作者:芦 花
2024年8月28日,再读正导中国内地女导演、天堂编剧王君正在北京逝世。回信9月12日,纪念“电影《天堂回信》纪念放映暨王君正导演追思会”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。王君王君正导演的再读正导龙8国际官网娱乐电影《天堂回信》是许多80、90后观众童年的天堂回忆。但奇怪的回信是,当笔者问起身边的纪念朋友,少有人能准确记得它的王君名字。
明媚阳光下,再读正导歌哨声在天空盘旋。天堂爷爷和孙子的回信嬉闹声回荡在故宫午门前的广场上。爷爷是纪念个退休的邮递员,在有风的王君天气里,带着小孙子去放风筝。龙8国际唯一平台官网小孙子名叫晨晨,天真、懂事,自出生不久后就一直和爷爷生活在一起……这部电影,干净、朴素,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,甚至有些许平淡。可是,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,让无数观众怀念了一个又一个十年。
《电影艺术》曾评价导演王君正执导的三部儿童电影:“朴素平静而温馨的影像背后是导演王君正那永不倦怠的天真、纯净的心。她用心去追寻、观察、龙8国际唯一官网登录口体验儿童世界,为孩子们献上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好世界。”
王君正曾说自己是个“童心未泯的人”。“我觉得艺术的前提是你有一份真诚,否则做不成事,我对儿童片情有独钟,也是因为孩子们那种真、善、美常常感染我。”生活中的王君正直率坦诚,这种性格也体现在她电影里那些真实的情感表达中。她的电影不是教化的工具,她关注儿童内心的世界,关注那些“有血有肉”的生活。
这是王君正始终坚持的“艺术的真实”,她的电影从不刻意营造儿童的单纯与美好。在《天堂回信》中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晨晨身上的各种小毛病——任性、不讲卫生、对爷爷的过度依赖,这些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。艺术的“真”就是允许这些“不完美”的存在,正因为这样,人物才会有立体感和温度,孩子才更像是一个有思想、独立的“人”。
与这种“真”相对的,还有导演刻意营造的“假”。在王君正的电影中,几乎看不到“坏人”的形象。在《天堂回信》中,唯一称得上“坏人”的是妈妈,这个角色承担着制造冲突的作用。影片展现了她与爷爷之间的不少对立,关于卫生习惯、养宠物,以及是否该让晨晨学英语和钢琴……这些都是新与旧观念的碰撞。然而,随着剧情的推进,妈妈的形象并未因此变得负面。在冲突最激烈的时刻——妈妈无意中打翻了晨晨养的荷兰猪,这时所有的矛盾似乎都集中在她的身上。但她并没有因此被刻画成“坏人”。相反,她始终和爷爷、晨晨站在一起。王君正塑造了一个“没有坏人的世界”,影片中的每个角色心中都怀有善意,哪怕有摩擦,依然可以看到他们善良的本质。
好的电影,总是给人以希望,让人相信世界是充满美好的。“爷爷,有天堂么?您走了以后也会上天堂么?我想您了,怎么办?我的信,您能收到吗?您一定要回信,我等着您……”对于许多人来说,《天堂回信》是在童年懵懂时期接触到的影片。孩童对死亡是没有概念的,然而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日子。这部影片承担了一个特殊的责任,它填补了儿童电影中一个重要的主题空白——关于死亡的教育。它以温柔的方式告诉孩子们,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有终点,所有人都会老去,但这并不可怕。
王君正拍摄的影片预算都不高,按如今的标准看,属于中小成本电影的范畴。然而,电影的成本有两层含义:除了看得见的资金投入,还有很多看不见的“无形成本”。除了金钱上的投入外,创作者还需要对剧本进行反复打磨、思考,甚至很多东西都需要现学现用。正是这些无形的努力,决定了作品的质量和深度。
笔者认为,一个人是否愿意看某部电影,最根本的在于这部电影要讲什么故事,故事好坏是评价一部电影的关键。电影整体是很平缓的,而观众的情绪是一点一点被感染的。能把一个平淡如水的故事讲得深入人心,这体现的是导演讲故事的能力——不显山不露水,却饱含心血与努力。
当年在拍电影的时候,为了更好地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,王君正结交了很多少年儿童朋友,并与他们一同生活,给每个孩子写下成长笔记。这些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,仍亲切地称她为“王妈”。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儿童片导演,需要一颗有爱的心,以及对儿童电影事业的执着与热爱。在如今浮躁的数字时代,王君正的这种精神显得格外珍贵。
王君正导演在夏天的尽头去世,而今北京已然入秋,秋雨阵阵,寒意渐浓,不知不觉就要变成雪花了……我们无法阻止生命的消逝,正如我们无法改变时间一样。但是总有一些名字、一些作品,会穿过时间的筛子,被很多很多人铭记。百年之后若有人提起,还是会在众多陌生的灵魂之间引起共振,因为在艺术的世界里,易逝的是时间,而力量,永垂不朽。(芦 花)